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园地 >> 正文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知识问答

Q1.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2021121日,教育部正式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 2025)》20212025年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转段发展需求,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本科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

Q2.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究竟如何?是否达到自身设定的目标和国家、社会的期盼?这是所有高校都理应回答的问题,是不可回避的义务。新一轮审核评估就是在继承和发扬以往院校评估(特别是上轮审核评估)的基础上,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推动 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新一轮审核评估有利于夯实本科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把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师,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成效上

Q3.新一轮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确保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推进评估分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推动高校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建立健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引导高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Q4.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把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作为共同愿景和价值追求。

一根本: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两突出:即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突出“四个回归”,落实“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有关要求,引导高校“五育”并举倾心培养时代新人。

三强化: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五个度:即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与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Q5.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遵循以下五条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是坚持推进改革。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意见建议,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五是坚持方法创新。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Q6. 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设计了两类四种”评估方案。

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第一类设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审核重点38个。

第二类审核评估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二是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三是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结合办学实际,我校选择评估类型为:第二类第二种(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此类型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办学方向与本科地位、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教学成效共七个方面。

第二类设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7个、审核重点78个。具体特点如下:

1.分层分类设计指标体系第一类评估少而精,适用于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高校。第二类评估量大面广,细分为三种,分别适用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首次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

2.突出本科教育教学关键点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生师比、生均课程门数、优势特色专业、学位论文(毕业设计) 指导、学生管理与服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审核重点,推动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3.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结合指标体系注重兜底线、促发展,既体现国家意志,又给学校留足发展空间。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增加定量指标,设置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4.监督高校办学红线问题增设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情况,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负面清单”,加强对思政教育成效的审核评估。

Q7.审核评估专家考察方法有哪些

新一轮审核评估采取线上和入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与评估考察。专家的考察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包括以下四种。

深度访谈。深度访谈是评估专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参评学校有关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获取评估信息的一种方法,是证实判断、查找问题的一种手段。访谈一般为一对一进行,可以线上进行,也可以入校进行。访谈对象包括校领导、中层干部、教师、学生、用人单位负责人等。

听课看课。听课看课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考察方法,以此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用,判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效。评估专家听课与看课的方式可以是线上,也可以是暗访或入校,可以完整听全一节课,也可以只听部分内容,方式视学校的信息化程度和专家自身评估需要灵活掌握。

走访考察。走访考察是指对参评学校的教学单位、职能部门和校内外教学基地、用人单位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校内外走访考察重点看学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如何落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如何做的,做的效果如何;看科研院所和企业如何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社会资源如何利用;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是否满意,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是否相适应。

材料审阅。材料审阅是对教学档案、支撑材料、教学管理文件、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论文设计、试卷等的查阅,是专家求证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效果的一种方式。专家进行评估必须进行材料审阅,材料审阅一般以线上为主,学校的有关电子文本资料均按要求上传到评估系统上;课程试卷及其教学大纲和试卷分析报告、毕业论文设计、合作协议等文档,专家可通过专家组秘书向学校调阅,学校采取扫描或拍照后上传等方式为专家提供。

材料审阅一般通过泛读把握整体情况,对存疑的重要问题、关键问题的核查要采取进一步精读方式。材料审阅以考察问题为导向,突出考察重点。例如毕业论文设计审阅重点关注选题、过程指导、成绩评定是否规范到位,是否体现了能力培养要求;试卷审阅重点关注命题、成绩评定是否科学合理,试卷分析是否到位,是否有持续改进机制。

Q8.新一轮审核评估中的“1+3+3”报告是什么

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构建了1+3+3”校内外综合评价体系,其中“1”是指校撰写的《自评报告》3+3”分别指《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3份过程性报告,以及《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 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3份结果性报告,由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出具并反馈给学校,是评估专家考察学校的重要材料,同时也是我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参考。

Q9.什么是OBE理念?

OBE理念”即产出导向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OBE理念”聚焦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如何保障学生能够取得这些学习成果?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优化教学实施与质量评价。

Q10. 教育家精神指什么?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并希望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 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包括六个方面: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Q11.“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 ”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从教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将其深刻理解,积极践行努力成为“好老师”进而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 “大先生”。“四有好老师”是指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个引路人”是指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四个相统一”是指教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电话:0416-4199578      邮编:121001

地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169号